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新能源  >  头条 > 正文

Mysteel:负极原料及材料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摘要:

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整体供不应求。2022年上半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超50万吨,“1超2特3大多小”格局逐渐显现。 2022年新进入负极企业超60余家,海外布局也紧跟其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整体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具有垄断性,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占比逐渐缩小。除日韩外,中国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行业格局较为稳定。

一、2022年负极材料市场回顾

1.负极原料价格回顾

2022年上半年石油焦整体市场呈现上行趋势,价格持续走高。一季度,下游企业年后陆续开工,需求端入市积极,市场交易氛围火热;叠加受冬奥会影响,部分企业产量减产,市场供应偏紧。一季度负极材料新增产能扩张较为迅速,企业采买热情较高,拉动高品质低硫焦出货,高端品一度出现货紧价高局势。低硫石油焦持续震荡走高,涨势延续到5-6月,多数炼厂报价达到全年最高点。临近年中,下游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需求有所减弱,叠加负极材料新建速度稍有放缓,市场按需采买为主,部分低硫焦价格稍有下调。三季度逐渐进入备货期,下游企业接货意愿较好,炼厂出货情况好转,各厂普品低硫焦价格随之小幅上调。四季度焦价大面持稳,临近年底低硫石油焦零星走跌,主营炼厂价格下调,贸易商随行就市,价格也稍有回落,但下游支撑尚可,石油焦跌幅有限,随着负极材料的不断扩张,后续价格或有回暖趋势。

2022年油系针状焦价格整体呈现先涨后跌的趋势。年初1-2月,春节及冬奥会带来的环保政策使得山东、河北地区部分企业停产,油系针状焦产量减少,市场供应面窄幅收缩。3月以后,生产厂家基本恢复正常运转,且不断有新增装置投产运行,加上动力电池市场订单充足,针状焦市场的需求热度不减。同时受国际冲突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油系针状焦价格由于成本因素,价格得到强有力支撑。三季度后价格持续走跌,整体处于整理运行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前期备货较多,企业库存充足,此时进入原料消化期;另一方面是疫情反复,下游企业中间品库存量处于高位,开始逐渐放缓对原料的采购。

一二季度原料煤沥青涨势强劲,煤系针状焦企业生产成本高企,市场价格在原料带动下不断攀升。受国际冲突影响,部分石墨电极企业向俄出口订单延期交付,部分欧洲地区对中国石墨电极询单增加,石墨电极需求持续向好,带动利好煤系针状焦价格的不断调涨。

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煤系针状焦企业难以承受日益上涨的原料价格,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企业甚至亏损状态,煤系企业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加上下游企业前期累库较多,现如今多为刚需采购,市场需求一般,难以给煤系针状焦提供足够价格支撑,煤系针状焦价格走跌。

2022年天然鳞片石墨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3月,东北地区由于天气因素,黑龙江鸡西及萝北地区每年11月末-次年4月初处于季节性停产状态,而山东地区年初疫情突然爆发,鳞片石墨生产企业集中的莱西市受疫情影响处于封闭状态,且物流运输受阻,订单延迟。一季度鳞片石墨市场供应不足,货紧价高。随着天气回暖,企业逐渐恢复正常生产,大部分企业全力运转,产能进一步得到释放,且下游负极材料市场需求较强,采购备货热情高,尤其是对高端鳞片石墨产品的需求尤为旺盛,石墨市场交投火热,鳞片石墨价格在二季度中后期逐步攀升。四季度开始,东北地区因地理因素,天气日渐寒冷,黑龙江地区的浮选也进入尾声。随着气温的降低,鳞片石墨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下滑,鳞片石墨的市场供应也逐渐缩紧,价格高位盘踞。

2022年天然球化石墨价格持稳,一季度球化石墨产区鸡西、萝北受寒雪天气影响,处于季节性停产状态,而在新能源政策的引导下,下游负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球化石墨需求旺盛,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球化石墨价格全年高位盘踞,主要由于今年原料矿石品质有所下降,而天然球化石墨对品质要求较高,高品质球化石墨产出不高,供应偏紧,市场价格坚挺。我国虽有较为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且产量不低,但仍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石墨化加工费的居高不下,使得人造石墨价格屡创新高,出于成本面的考虑,部分负极材料厂家加大生产中天然石墨的掺混比例,对于鳞片石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加之海外负极材料市场也在快速发展中,欧美市场对天然石墨负极更为青睐,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天然球化石墨的价格高位盘踞。

2.负极材料价格回顾

2022年人造石墨负极原料低硫石油焦一路高涨最高至9000元/吨,且下游动力市场需求旺盛,负极材料大厂持续满产,二季度负极材料成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部分调价,提价3000-7000元/吨不等,成本承压,与电池厂这边共同分担压力。三季度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品供需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得益于新建产能的释放,价格保持平稳过度。

四季度以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原料价格的下滑,加之石墨化加工费逐渐向合理价格趋近,下游需求端电池厂对材料端降价意愿强烈,负极材料价格进入实质性松动阶段。

2022年新能源锂电行业不断发展,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低成本、高性能比天然石墨的开发,恰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满足更多客户在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市场的应用需求。天然石墨负极价格全年处于高位,价格随着下游动力市场需求增加而小幅上涨,系天然石墨负极产能较为集中,且主要销往固定下游客户,海外占比较高,松下、LG、三星等。

2022年中间相碳微球负极材料价格保持平稳运行。主要受全年下游数码需求较弱,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运行,伴随市场需求升级,中间相碳微球生产工艺仍需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仍面临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中间相碳微球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3.负极材料产量及产能回顾

Mysteel统计,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建成产能逐月递增,从3月起,国内已有超过100万吨的负极材料产能,但实际产量较产能相比偏少,仅为每月10万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仅有9.34%左右,有九成以上的产能并未实际利用。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的开工率平稳增长,年初的开工率在63%-70%左右,四季度以来,开工率已经增长至90%以上。临近春节,负极材料厂商订单量减少,开工率减低至80%附近。

据Mysteel统计,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建成产能与人造石墨负极建成产能均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人造石墨负极建成产能占负极材料建成产能的比例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走势。其中1月和8月的占比较高,在85%以上;3月的占比是全年最低,仅有82%。人造石墨负极建成产能在负极建成产能中占八成以上,这意味着大多数负极材料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4.负极材料进出口回顾

2022年中国人造石墨产品进口总量约2.75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2.25%,平均单月进口量2293.54吨。上半年2月份进口量偏低,仅为1161.21吨,中国人造石墨产品现货价格从9500美元/吨高位回落至7300美元/吨附近,进口商警惕高位风险,除长约外成交量萎缩。

2022年中国人造石墨产品出口总量约40.10万吨,较上年同比上升0.61%,平均单月出口量33416.99吨。上半年3月份出口量偏低,仅为21911.77吨,中国人造石墨产品现货价格从9500美元/吨高位回落至7300美元/吨附近,出口商警惕高位风险,除长约外成交量萎缩。

2022年中国鳞片石墨产品进口总量约16.91万吨,较上年同比上涨194.69%,平均单月进口量14094.51吨。2022年4月份鳞片石墨进口量为全年最低,在0.68万吨,主要受莫桑比克石墨矿恢复生产影响。

2022年中国鳞片石墨产品出口总量约10.18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6.34%,平均单月出口量8487.33吨。上半年2、3月份出口量偏低,分别仅为5486.26吨及5408.94吨,中国鳞片石墨产品现货价格从9500美元/吨高位回落至7300美元/吨附近,出口商警惕高位风险,除长约外成交量萎缩。

2022年中国球化石墨产品进口总量约126.27吨,较上年同比下降39.59%,平均单月进口量10.52吨。下半年8月进口量创新高,在84.43吨。

2022年中国球化石墨产品出口总量约5.82万吨,较上年同比上9.97%,平均单月出口量4851.77吨。上半年2月份出口量偏低,仅为2932.43吨,中国球化石墨产品现货价格从9500美元/吨高位回落至7300美元/吨附近,出口商警惕高位风险,除长约外成交量萎缩。

5.需求回顾

2019-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的下游需求逐年递增,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下游需求在40万吨左右,至2022年增长为120万吨左右,是2019年的三倍左右。2019-2022年的需求增长率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

2019-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结构较为稳定,动力类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逐年增加且始终占比最高,至2022年该部分的量已达到492万吨,占比提高至70%。用于消费类的负极材料占比逐年降低,从2019年的33%下降至2022年的12%。储能类的占比有明显提升,到2022年该部分占比增加至12%,可见储能市场不断发展且发展速度较快。

二、2023年展望

2023年预计中国负极材料产品市场仍主要将围绕成本及供需面展开。1-2月,受春节假期、复工推迟、物流运输以及部分不可抗力影响,国内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弱势运行。3月份整体需求迅速恢复,Q1-Q2需求面强势,石墨化价格下降,进一步压缩成本,市场价格持稳弱势下滑。下半年,随着石墨化加工价格战带来的恶性竞争,价格在成本红线,且负极材料厂长协订单抢夺战进入高潮,部分商家为保利润保订单,妥协下游不合理价格,或停滞手头在建项目。

2023年将是负极材料市场血拼的一年,大批量的新建产能的扩张,长协订单抢夺战,价格战等一系列竞争态势的上演,预计2023年中国负极材料产品市场供应上下限差距较大,全年预计负极产量增速快速增加到逐渐减缓,期间也会有不少企业退出市场。

资讯编辑:徐可欣 021-26096635
资讯监督:常柯 021-26093444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