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新能源  >  头条 > 正文

Mysteel:新能源相关代表提案汇总

一、工作报告中新能源相关内容

1、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2、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加到14.5亿户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的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4、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士保卫战。

二、新能源相关代表提案

储能

1、曾毓群:《关于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建议

1)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2)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集成系统这-关键领域,加强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评估与实证建设国家级电化学储能实验验证平台

3)储能主管部门和支撑机构参照工信部委托动力电池联盟,按月发布厂家电池装车数据,定期发布有公信力的国内储能电池并网总量及生产商并网量数据,为电站设备选型提供关键数据参考。

2、刘长来:关于进一步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利用

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建议

建议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有效地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并对于规范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建议借鉴废钢铁行业的相关经验,将《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中50%增值税即征即退与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的企业挂钩,引导资源向规范企业集中,提高、钴、锂等战略性资源的有效回收,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健康发展。

3、张天任:关于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将带来《关于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议》、《关于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29项建议。

1)要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资质审核与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力度,鼓励整车企业、电池生产商等制造企业充分利用其渠道优势与技术优势,依靠数字网络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监测,尽可能实现更大范围的动力电池信息收集,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2)同时,建议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电池回销一体化体系建设,加强回销一体化企业资质审核;加强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加强回销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广,推动重点技术规模化应用。

4、宋海良: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提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

今年会上将提交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提案

1)立足国家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2)立足产业端,加快推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建议围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游高水平协同发展。

3)立足市场端,加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5、钟铮:《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美的集团CFO钟铮

1)建立新型储能共享传统抽水蓄能容量电费机制;同时探索储能辅助服务盈利模式;

2)建议给予必要的政策补贴,并建立储能碳积分制度;

3)出台金融支持和财税减免政策

4)激励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解决共性技术难题;

5)统筹锂资源开发,稳定市场价格

6、杨洪明: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产业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建议

1)加大储能材料产业链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储能安全标准管理体系。如围绕国家电网的储能电站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打造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产业链;出台优惠政策,助力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加快制定储能电站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指南等,提升从装备制造到建设运营的储能材料全产业链安全水平。

2)持续降低储能材料行业用电成本,建立健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支持储能材料龙头企业联合国家电网共建储能电站,提升“削峰填谷”等需求侧灵活调节能力;加快储能市场化发展步伐,确保储能投资运营收益。

3)建设国家级储能材料研发中心和技术联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教融合抢占储能技术制高点,以科技引领推动储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7、温枢刚: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

2022年,我国新增新能源装机1.25亿千瓦,连续3年破1亿千瓦。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温枢刚委员建议

1)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

2)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8、阮前途: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随着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多种用能形式出现,电力电子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凸显,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加大,能源电力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建议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力。引导新能源有序发展,通过统筹常规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分布式光伏等各类项目,在国家层面明确各省新能源规划目标。

2)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鼓励各省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各省政府重点项目,并通过专班推进、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属地资源协调和重点项目实施。

3)应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加强火电、核电深度调峰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大库容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深挖需求响应潜力,逐步建设虚拟电厂,构建可中断、可调节大规模多元负荷资源库。

9、吴代赦: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同步投产

江西省新能源资源禀赋较弱,其中风能资源方面属国家最弱的四类地区,光伏资源方面属国家较弱的三类地区。然而,近年来江西省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深挖省内资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800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

1)建议要立足电力保供和促进能源转型,持续优化江西省能源结构,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2)要加快推进江西电网与省外大电网的连接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大清洁电力引入力度,持续提升跨省跨区的能源互济能力

3)要科学布局省内新能源发展,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确保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新能源车

1、张兴海:《关于支持自主新能源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提案》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建议

给予政策技术性指导,助力车企开拓海外市场。例如,帮助车企在技术交流、海外参展等方面提供便利;帮助解决“认证难”;帮助车企熟悉海外汽车市场规范等。

2)协调解决出口运输运费高、运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议铁运降本,补贴运价;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其他港口运输通道。”

2、台盟中央:《关于大力推进新能源重卡应用助力交通低碳转型》

1)完善顶层设计,将新能源换电重卡配套设施建设列入土地规划。明确牵头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换电站建设规划,在车辆运行线路及核心物流枢纽位置提供充换电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精准布局换电站,提高新能源换电重卡推广

2)强化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商用车新能源化。针对商用车,重点是货运车辆的电动化率设定明确发展指标,引导行业和车辆持有主体逐步开展电动化转型,优先在城市渣土运输、等高频领域先行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

3)做好新能源重卡推广政策保障。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保障新能源换电重卡的新能源车辆牌照发放,并保障为当地电动重卡资产持有企业和运营主体提供合法的运营资质,针对新能源换电重卡推出优势路权政策。

4)做好新能源重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议进一步协调国家电网等央企,对新能源换电重卡配套设施提供低成本的电力接入保障,并适当提供专用充换电配套设施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3、李书福:《关于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的提案》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

1)新能源皮卡优先解禁路权:即城市中与乘用车同路权,不限行;不受限牌政策影响,高速道路最高车速解禁至120公里/小时。

2)将新能源皮卡纳入“双积分”范畴,并轨管理积极鼓励企业升级转型

4、邵丹薇:《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建议

1)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2)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工作地充电”模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迅速布局充电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3)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机制,通过V2G等试点示范,运用实时价格信号引导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挖掘新能源汽车参与电网负荷调节的潜力,实现充电负荷与新能源供应的精准匹配,更好地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5、冯兴亚:加快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

1)加快全国换电模式推广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各类对换电模式支持的扶持政策,以及支持、鼓励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的政策,在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后,针对换电车型免征电池部分的购置税。

2)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3)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6、何小鹏:加快自动驾驶应用落地体系化保障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建议

1)针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加速发展和落地这一趋势,推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立法工作。

2)探索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核心措施有三:一是制定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纲领性规划、二是鼓励部分地区开展自动驾驶保险创新先行先试、三是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3)推动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图审核流程。核心措施有三:一是允许地图增量更新集中审核、二是建立线上备案流程和先用后审机制、三是允许和鼓励众源方式更新地图。

7、尹同跃: 加快制定ESG信披标准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建议

1)证监委加快制定本土化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级评分规则,兼容国外通用规范和中国社会、文化且各评级机构在保留自定规范评级的同时,同步发布根据统一 双击可隐藏空白 吉果。

2)ESG信息披露标准优先从上市公司和国企开始,并分行业实施,逐步推广到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和组织;推进公开透明的ESG信息平台构建。

3)工信部定期对外公布基础的能源及原料的碳排放因子,降低企业核算难度,增强市场对企业提供碳排放数据的信心。

锂电

1、张天任:推动离子电池应用最优化发展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

1)建立锂离子电池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推动锂离子电池应用最优化发展;统筹优化再生的产能和空间布局,形成良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时,系统考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更具经济性、安全性的铅炭电池,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低碳的储能电站。

2)从政策、舆论等各方面为各类技术路线创造平行发展的应用条件和氛围,鼓励发展安全性高、性能更好的新型动力电池,给予稳定的创新条件。

3)多目标平衡,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国家尽快出台用户侧储能接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鼓励分布式发电企业与周边用户按照细则规定直接交易,破除“隔墙售电”玻璃墙等;多维度降本,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中大型储能项目的能耗指标根据全国各地实际采取省域统筹,不纳入地方能耗指标,提升储能安装用户用能权;多渠道保供,丰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在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时,系统考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更具经济性、安全性的铅炭电池,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低碳的储能电站。

2、李良彬:大力发展电池回收技术

赣锋业董事长李良彬建议

大力发展锂电池回收技术,完善相应法规。 给予出海企业一定的政策或资源支持,与资源国建立包括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在内的经贸合作机制。在不弱化监管的前提下优化审批制度,推进对外投资合作的各项业务便利化,缩短项目的投资、建设周期。 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快国内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投入进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整合政企资源,大力开展锂矿资源勘探工作,寻找更多优质本土矿源,提升资源自给率。 加大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增加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培育更多的行业人才。将固态电池纳入重点研发领域,推出更多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汇集更多力量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抢占领先优势。

3、朱华荣:国内外应同步加快推动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

1)国内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快国内高品质锂资源的探测和开发;

2)国外方面,鼓励和引导国内矿产资源企业、整车企业和电池电芯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海外锂矿等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与开发。

3)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建议加速构建慢充、(超)快充和换电等为一体的多层次补能网络;探索共享私桩的模式,缓解补能焦虑。

4)建议对电压、接口等进行统一,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加速推动下一代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技术。

4、尹同跃:建议将列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建议

1)将、钴、镍列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通过与国际,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动资源所在国将上述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开发项目

2)引导我国相关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积极参与资源所在国开发和产业链合作,同时充分关注当地的生态与人文和谐,创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条件。

5、刘静瑜:新能源锂电池产业有序高质量发展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提出具体建议

1)“资源统筹一盘棋”。强化国家对核心矿产资源尤其是锂资源的整体调控与管理。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并主导国内锂资源的开发。

2)“有序竞争一盘棋”。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进步规范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不正当竞争、利用无创新性专利恶意诉讼等引发的行业内卷及过度消耗行为。

3)“海外市场拓展一盘棋”。建议相关部门引导或搭建行业共有技术平台,鼓励支持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

4)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策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同时制定回收过程的标准规范,确保回收低碳、环保、高效,并具备经济价值。

5)应优先支持具备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再生技术的动力电池企业进行相关产业化布局。

6)推进动力电池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加快电池产品绿色低碳转型。组织制定行业能耗、污染、碳排放标准,支持企业加强新材料、新工艺、高效装备等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

资讯编辑:赵超 02126090127
资讯监督:王学雷 021-26093563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