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新能源  >  产业资讯 > 正文

寒冬已至,光伏正面临残酷的行业洗牌!

过去20余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从“三头在外”、受制于人的窘迫,到牢牢占据世界光伏产业头把交椅,如今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了国家发展的崭新名片。也逐步发展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

历次行业周期底部都有组件价格战、产能过剩、海外贸易政策不明朗、行业融资收紧等标签。今年以来,降价更是成了光伏行业的热门关键词。在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之际,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光伏这个万亿赛道来说,这样的格局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日能够打破。不过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走势悲观情绪仍在,光伏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一、扩产大跃进,结构性产能过剩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市场备受关注,老玩家争相扩张地盘,新玩家强势入局,动辄百亿的资金支撑下,光伏产业链新建、跨界产能急速增加。

产能情况:2023年,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都经历了大幅度的扩产。无论是行业内玩家,还是跨界而来的新玩家都在大举的扩产。经过大跃进式的扩产后,随之俱来的是全产业链的产能过剩。据统计,2022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为628、559和574GW,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分别为828、886和853GW。到2024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都将增长至1000GW左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曾公开表示,光伏全产业链今年年底有效产能预计达到700GW以上,“每一段的产能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都超过700吉瓦”。

投资情况:2022年一年,光伏制造环节投资已超过7500亿元。2023年以来,包括通威股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东方日升、阿特斯等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们持续扩产,这8家巨头可统计的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预算接近3000亿元。从2020年至2022年底,光伏累计可查的投资总额(公告)超过23000亿元。如果加上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光伏三年多时间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25000亿元。

种种迹象显示,光伏行业现在已经处于产能过剩。不过,对产能过剩的定义,各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观点说当下的产能是落后产能的过剩,先进的产能并不过剩,还存在短缺。

二、极致内卷,全产业链降价狂潮

受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拖累,今年光伏全产业链发生了断崖式的降价潮。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杀跌,硅料自年初高点下跌了60%,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亦自高位下滑超过50%。行业巨头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2023年彭博新能源财经论坛上直言,“光伏行业现在已处于‘史上最强内卷正在进行时’,大家不要期待明年光伏能有特别高的单瓦盈利能力”。全产业链的供应从2021、2022年的紧平衡局面转为供大于求的局面,全产业链产品价格松动,导致竞争极为激烈。 这种行业内卷在组件端体现的尤为明显。

 

 

 

 

2023年开年之后,硅料的价格经过短暂的反弹之后继续加速下行,在6月短暂见底有一定回升后,又在11月再度下跌,跌破6万元/吨,市场风气也从曾经一度的拥硅为王转变成了谈硅色变,就连有着绝对成本护城河的硅料龙头通威股份,股价也在年内下跌了逾三成。 而在上游硅料硅片价格率先崩盘后,中游的电池片与组件厂商在享受短暂成本压力释放的红利后,也同样跟随着硅料步入了产能过剩价格崩盘的陷阱。

12月15日,中核汇能2023-2024年度第二次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显示,共有15家企业入围中标候选人,其中综合单价最低的横店东磁的组件报价仅为0.891元/W,已经跌破0.9元的大关,而回望年初1.8元/W-1.9元/W的水平,这样的组件价格早已不止腰斩的程度。

这次内卷,就连头部大厂都猝不及防。隆基绿能在2023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坦承误判了市场形势,失误之一就是到二季度友商以低价订单抢占市场的时候,隆基没有跟进,影响了组件销售和四季度交付。尔后,隆基也加入了组件价格战行列。

三、光伏大洗牌,裁员与减产并行

2023年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示着光伏产业成长空间存在着确定性。但猛增的产能、混乱的“价格战”又让光伏产业充满着未知的可能性。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光伏组件价格跳水式下跌,在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双重压力下,光伏市场正面临制造业寒冬。

自2023年以来,光伏价格波动式下跌,叠加电池技术迭代提速,行业内卷程度前所未有,产能出清的竞争一触即发,光伏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已不可避免。今年5月,隆基创始人李振国曾在上海SNEC展会上表示:光伏市场正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光伏企业退出市场。从中国光伏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2013、2018、2023,光伏市场难逃5年周期魔咒,中国光伏市场已经开始重启淘汰赛。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技术、成本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或将展现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将面临更大的经营挑战。

过去三年,光伏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急剧上升。2020年61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从业人员合计25.98万人;2021年达31.19万人,同比增加20%;2022年从业人员激增至40.67万人,同比增加30%。 国外知名光伏企业陆续关厂裁员的消息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近期,有消息传出多家光伏组件厂裁员,其中不乏业内知名龙头企业,部分企业裁员规模高达15%至20%。当前企业裁员主要源于老旧产能关停、产能改造,基地停产、减产,以缩减成本。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市场内卷、竞争压力飙增,低成本产能淘汰高成本产能、实力强的企业淘汰弱势企业。市场的内卷压力让光伏行业的开工率降至50%至60%的水平,而此前的开工率曾达到70%至80%。从硅片到组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都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了。”在如此低廉的组件价格背景下,生产效率低、产能落后的厂商将无法继续经营,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供需动荡、技术迭代、竞争颠覆”——这是晶科能源和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对2023年光伏市场的精准概括。但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市场的直观表现,那无疑是“价格下行,极致内卷”。自2023年以来,光伏价格波动式下跌,叠加电池技术迭代提速,行业内卷程度前所未有。

四、寒冬已至,挑战与机遇并存

然而,光伏市场的“寒冬”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的效益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这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为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

其次,光伏市场的“寒冬”也促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光伏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光伏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如光伏+储能、光伏+农业等,以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利润空间。

总之,光伏市场的“光伏寒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挑战,光伏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政策环境。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光伏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资讯编辑:王明宇 021-26093378
资讯监督:方李喆 021-2609005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