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新能源  >  头条 > 正文

中国汽车出海必须认真反思摩托车在越南市场惨败的教训

导读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去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全年出口522万辆,同比增速56%;出口金额1016亿美元,同比增速69%。上汽、奇瑞、比亚迪等海外业绩斐然。

一时间”出海成为未来十年汽车产业下一个爆发点”成为行业主旋律,在一片叫好声中,笔者详细分析二十年前,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市场惨败的深层次原因,绝非原来外界认为的单纯质量问题,而是一场对手利用中国企业短板,挑动所在国民族情绪的一场商战!

中国产摩托车快速占领越南市场又快速溃败

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东南端,三面环海,地形狭长。北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9847万,全国分为58个省、5个直辖市。

越南1986年开始革新开放,首都河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第二大城市;越南第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原名西贡),是全国经济中心。

越南摩托车社会保有量接近6000万辆,基本上是去除老人和小孩外,人手一辆,是除中国与印度之外的世界第三大摩托车市场,也是各大摩托车企业全球竞争的战略要地。

199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1999年中国各地开始”禁摩”,失去立足之地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越南市场因距离我国近、市场容量大、需求增速快等原因,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出口首战之地。

当时的越南摩托车市场,本田、铃木、雅马哈、川崎等日本品牌摩托车占95%以上市场份额。

1999年,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利用云南、广西边境贸易、出口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进入越南市场,由于国产零部件成本优势、运输成本、劳动力红利等因素,中国产的摩托车可以在同等配置基础上,以日本同等产品的一半价格销售,还有利润,而且数量惊人、不缺货、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现货。

在占尽性价比优势的中国摩托车,迅速打开了越南市场,到了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年,2002年中国出口越南的摩托车就达到19.2亿美元,市场占有率逼近90%,成为越南摩托车市场上的主流。

短短三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借助价格优势,一举拿下世界第三大摩托车市场,击败摩托车业的日本师傅,这是中国制造的一次战役之利,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

汽车摩托车原来都归一个部门管,后来贯彻中央“抓大放小”的精神,把摩托车放出来,全部市场化运作。在2002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汽车因为政府管得太紧,一直发展不好!摩托车市场化没几年功夫,就打败日本师傅,实现了超越!

2003年5月,力帆不再满足只干摩托车,高调进入汽车业,第一工厂在重庆北部新区开建。当时尹明善说过一句震惊业界的话:大家都是铁,汽车一百元一斤,还说自己竞争激烈;等我们来了,十元一斤,才知道什么叫竞争激烈!

中国摩托车成功占领越南市场后,本以为战胜了最大的对手,终于可以好好挣钱了,没曾想最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面对同样依靠价格战杀出重围的国内品牌,各大厂商纷纷打出了比过去力度更大的折扣,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各企业在关键时期并没有把品牌建设与售后服务跟上,相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中国摩托车企在越南展开了残酷的价格战。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重复了,价格内卷后,大家都没利润,所以要降本,降到最后不惜压缩成本牺牲质量,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整体下滑。甚至有些企业,产品的检测环节也一省再省,省到让消费者去当白老鼠的地步。

这时候其实只需要一场质量事故做导火索,不出意外就要会意外了。

时间到了2004年的某一天,胡志明市电视台报道:有人骑中国品牌摩托车,因为车架断裂而摔伤。

接下来几天,越南各大媒体迅速行动,滚动播报、后续报道了这起事故,短时间内成为全越南的谈论焦点,并进一步延伸为中国摩托车的声讨。

媒体报道的“更多越南人发现,日本摩托车能用十来年,维修也很少,可中国摩托车两三年就得报废了。虽然日本摩托车贵点,但综合下来,还是日本摩托车划算”,成为了越南主流声音。

市场需求依然在,你不行,别人就代替你!仅仅用了一年多,到了2006年,日本摩托车企业就夺回越南市场,综合市场占用率95%以上,中国品牌只能保留1%的份额。

对此,不少日本媒体高呼:“中国摩托车彻底输了!”

深层次原因解析

国人一时引以为傲的摩托车在越南遭遇滑铁卢的故事,后面接连在东南亚国家上演,中国产摩托车从原来招人喜欢的小甜甜变成消费者嫌弃的牛夫人,日本摩托车企业重返第一。短短几年间,中日两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乃至东南亚市场,经历了如此大的攻防逆转,过程实在过于梦幻。

这些年来,每每谈到这个案例,多数人都认为是:中国摩托车用低价竞争抢夺市场,因质量问题丧失越南市场,最终品牌受损全面退出市场;日本摩托车企业注重质量,有工匠精神,所以重返第一。

我认为不能人云亦云单纯说是质量问题,经过详细走访调研,发现其实有着更为深层次、极其复杂的原因:

1.低品质问题是存在的,是单纯产品思维,按进口商要求制造的

大家一直说的中国摩托车品质问题,包括在胡志明市发生的质量事故,我们要承认,这是事实。但是中国出口越南的摩托车,无论在商业逻辑与业务实际操作上,都不可能专门做最低品质的货去卖给越南,都是一分钱一分货。

事实是越南从1986年开始的革新开放,到了本世纪初才刚有起色,民众需求旺盛但没有多少钱。当时我跟众多越南进口商打过交道,他们只挑最低价的产品进货,甚至主动要求中国厂商降低品质来压价格,只需要外观看上去差不多就行。

中国企业出口越南的最低品质产品,都是应越方要求特制的,要不怎么同时期同样的中国企业,出口到欧美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呢!中国企业只是产品思维,一分钱一分货,你要什么我就出什么,也没啥品牌、国家形象的思考,越南客户就是众多客户中的低端客户,其实没赚到什么钱。

2.核心元件被卡脖子才是关键

2004年前,中国出口到越南以及东南亚的摩托车,因为价廉物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一度逼近90%,为什么会在以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质量事故频发,全线溃败呢?一年,市场占有率从90%到1%,这过于梦幻了!

笔者不但走访了重庆、济南等昔日摩托车重镇,还走访了上海、深圳等半导体生产与经销企业,与当年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沟通交流,得知当时摩托车普遍使用的交流CDI点火器、直流CDI点火器,都需要单向可控硅也称晶闸管(SCR)。

某家欧洲半导体的产品,因其出品制造一致性好、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节能效果好,一直是中国摩托车企业首选。也有几家中国企业看中了这个市场,购买了日本二手生产线,推出过国产替代。但是几年推广下来,即便价格优惠,中国摩托车企业均以各种原因拒绝选用,在供应链管理上留下了致命隐患:全行业选料单一,没有替代品。

2003年底,这家欧洲半导体企业总部以其他应用市场价格更好为由,把SCR物料挪作他用,致使中国市场的SCR全面断供。这家欧洲半导体企业中国区团队不断汇报,争取是否可以保住1~2个客户供应,甚至加价供应,均被总部无情拒绝。

这些因素迫使中国摩托车企业紧急替换国产替代品,但国产替代一时质量跟不上,出现各种问题。反映到摩托车上面,就是致命的发动机点火故障。

后来此公司希望重返摩托车点火器市场时,业内客户受到这么大的伤害,已经没人肯用。这也是一种报应,后来国产替代迭代更新,完成了适用性替代。

这件事也郑重地告诉所有外企:只要你放弃过的细分市场领域,你再也回不来了!

3.商业竞争的核心是争夺消费者心智

2001年2月14日,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入黄金十年,期间很多中国产品依靠价廉物美大规模出口,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风光无限。但是大多都是没过几年就陷入红海竞争,发展受阻。

这背后原因,大多数人简单归因为质量问题,其实不然。质量没有底,一分钱一分货,你肯为中国货掏足够的钱,中国货一定可以最棒的,苹果手机、电脑、很多高品质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

更多的原因是中国企业大多不懂商业竞争的核心是争夺消费者心智。中国企业习惯性将在中国内卷的价格战引入所在国,却忘了所在国的市场规模与纵深根本无法与中国比,需求就那么多,你便宜了也只有那么多需求。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年,经历千辛万苦总算谈成一个国家的全部机顶盒业务,等到签约收到信用证后,还没来得及欢欣鼓舞,工厂生产了一个月就交付起运了。一个国家的全部机顶盒订单只够工厂做一个月!

争夺消费者心智才是营销的重点,尤其是跨文化国际市场营销。比如越南市场,更加应该谨慎处理民族感情,以免被人利用!毕竟在1979-1989年的十年间,两国曾经处于交战状态,现在越南很多社会骨干曾经是那个年代与我们作战的军人。

4.商战无处不在

中国摩托车以只剩下1%市场份额的方式,惨烈地退出越南市场,其实是竞争对手精心策划的商战。是日本摩托车企业整体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碾压中国企业的结果,背后是对越南人文心态与民族情绪的把握。

在胡志明市发生一起中国产摩托车质量事故,可以快速地在全国发酵,一周以内爆发为全越南对中国货的声讨,背后没有组织运作,是不可能的。

先是摩托车少有的电子元件断供,后是日本品牌在越南市场及时打出了一系列质量宣传、优惠促销和服务升级的组合拳。质量事故发生后,越南网上马上有人发帖“我宁愿花20000块钱买日本摩托车,也不愿意花1000块买中国摩托车”,赢得几万点赞,引导消费者选择日本摩托车。这些都说明了:是对手有组织的商战,中国摩托车企业完全被一系列组合拳打蒙。

5.中国企业国际品牌营销能力缺乏

口碑这东西,毁掉容易、建设难,经历摩托车一事之后,整个中国制造在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都成了低质量的代名词。

纵观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通常一开始以超低价颠覆原有价格体系入市,抢占市场异军突起;在质量问题开始暴露后,开始相互倾轧自相残杀,完全就是国内价格战的翻版。

中国企业擅长打价格战,不具备多文化和认知层面的多元竞争能力,在竞争对手精心策划的商战面前节节败退。

目前中国很多产业,规模与效率都已经全球领先,同质价低,同价质高,如果商业只讲性价比,我们稳赢。

但商业并不单纯如此!!!

中国人普遍理解的“全球化就是中国制造、全球销售”,造成企业流民心态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缺失。

中国企业往往使用颠覆原有价格体系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在获利丰厚期,不考虑也没能力把品牌形象做起来,和当地消费者没有形成情感联接,在消费者内心没有建立起认知壁垒,在长期经营海外市场的竞争对手面前节节败退,只留下一个“价格屠夫”与“低质低价”的形象。

最后

我们与竞争对手在技术实力和国际市场经验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对手选择的反击时间与希望得到的效果,相当地精准。对手深刻理解当地市场对他的重要性,巧妙地利用了民族情绪、中国企业的短板集中一击,一击而中。

二十年前,中国摩托车企业出战越南市场,惨败告终的经验教训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不我们的摩托车企业,就是白死了一场!在目前汽车出海浪潮中,怎么反思中国摩托车企业惨败越南市场都不为过!

(本文作者顾国洪,国内唯一担任过动力电池、电驱动、纯电动汽车销售高管又回归产业研究的实战派专家,目前担任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副院长)

本文只是笔者个人理解仅供参考,由此做出的投资决策与本人本文无关!

资讯编辑:马锦东 15852553612
资讯监督:王鑫泰 17714551262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